您的位置:首页>健康讲堂>生活贴士

新生儿溶血病 二胎发生概率更高

2016-12-14 19:00 阅读次数:17408

□文/输血科 吴千羽 黄爱群

  我国已进入“二孩”时代,许多爸爸妈妈正着手准备生育二胎。广医五院输血科专家提醒,O 型血和“熊猫血”的女性,要重视孕前检查和定期产检。如确诊有发生溶血病风险的,要进行专项筛查与监测,制定宫内以及分娩后干预、治疗方案。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

  溶血病在新生儿中并不少见,主要表现为黄疸、贫血等,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后遗症甚至死亡。医学研究发现,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医学界发现,新生儿溶血病不仅在某些血型系统中常见,多次怀孕产妇发生的概率更高。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有不少是二胎宝宝。

二胎宝宝为何概率更高?

  一般而言,准妈妈与胎宝宝的血液循环是各自独立的,胎盘犹如一道天然屏障,将两者隔离开。因此,即便准妈妈和胎宝宝的血型不一致,也很少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病。目前人类血型大多数属于ABO血型系统(即血型有A、B、AB、O这四种)。仅以ABO血型系统为例来讲,A型血准妈妈怀有B型或AB型胎宝宝,B 型血准妈妈怀有A型或AB型胎宝宝很少会出现新生儿溶血病。

  然而,一旦准妈妈是O型血,就可能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因为O型血人怀孕时产生的抗A抗B抗体一般是免疫球蛋白G性质的,体态轻盈,可以轻松穿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宝宝血液循环,对非O型血胎宝宝的红细胞进行攻击破坏。除了ABO 血型系统外,其他血型系统的40多种抗原都有可能引发新生儿溶血。

  而多次妊娠时发生风险增大,原因是在准妈妈妊娠中后期会有少部分胎宝宝红细胞进入其体内,诱发产生更多的免疫性抗体。如果这位准妈妈生完一胎之后,不再进行输血或者生育第二胎,留存在其体内的这些免疫性抗体对她的健康是不会有影响的。反之,若她再次怀孕,宝宝的血型和妈妈不同,这时妈妈体内的这种红细胞抗体就可能引起二胎宝宝溶血病。

  值得注意的是,缺乏D抗原的Rh(D)阴性血(熊猫血)准妈妈不仅生育二胎发生新生儿溶血病的概率高,也比较严重。

备孕要进行血液检查评估风险

  一般情况下,ABO溶血病的临床表现多数较轻。Rh血型系统溶血病症状更严重,病情进展也更加迅速,严重的可能会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正准备怀孕或者已是准妈妈的人,广医五院输血科专家给出四点建议:

  一、要进行孕前咨询与评估。如果对自己的血型有疑虑,或已经证实是“熊猫血”,或曾经有过不明原因死胎、流产史,最好在怀孕前向主诊医生说明具体情况,进行妊娠风险综合评估。

  特别是那些前一胎宝宝患有重度黄疸的准妈妈,应该和准爸爸一起做ABO血型和Rh血型检查,同时做相关抗体的检测以评估ABO、Rh血型系统以及其他血型系统溶血的风险。

  二、妊娠时要定期进行产检。定期和规律的产检,可以及时发现母婴的异常情况。如果怀疑有可能发生血型不合溶血病时,首先要做母、婴血型测定(包括溶血病发生风险较高的血型系统抗原测定),如果证实血型不合,再做相关抗体的进一步检测。

  三、进行专项筛查与监测。经确诊有发生溶血病风险,要严密监测准妈妈的抗体效价(抗体的物理状态及其在体内的滞留时间),并且开始检测抗体及效价的时间、复查效价的周期都要严格遵守; 发现准妈妈抗体效价大幅度升高,要参考胎宝宝的发育状态,制定宫内以及分娩后干预及治疗方案。

  四、由于分娩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且“熊猫血”人群很少,准妈妈在分娩时找到相容“熊猫血”资源用于备血比较困难,因此,确诊自己是“熊猫血”的准妈妈,要尽早联系医生,安排自然分娩或手术备异/自体血,避免额外风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输血科近期将开展新生儿溶血病检查项目,孕妇抗体效价检测,为及时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欢迎致电咨询。

  广医五院输血科020-32016552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