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儿科 阙丽佳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形状改变为特点的病症,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多见,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无其他症状,不影响生长发育。
小儿腹泻的病因:
1.易感因素: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较少。对食物的耐受力差,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重,易发生功能紊乱。
2.机体抵抗力差
3.配方乳喂养:因母乳中含有大量的体液因子、巨噬细胞等,可增强肠道抗感染作用。配方奶缺乏以上成分。故配方母乳喂养儿更易发生肠道感染。
4.喂养不当:①如喂养不定时;喂养量不恰当;食物品种不合适,过早、过多给入淀粉类、脂肪类、肉类食品及果汁等均可引起腹泻。②过敏因素:如对乳类过敏的过敏性腹泻。
5.气候因素:气候变冷,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和因口渴而摄奶过多,引起腹泻。以及一些病毒细菌感染。
传播途径:病原经粪—口途径,通过被感染的动物、人、食物以及水等传染给人。
临床症状:轻型:主要是胃肠道症状,食欲不振,偶有溢乳或呕吐;大便次数每日数次至数十次,每次量不多;大便黄色或黄绿色、带奶瓣或泡沫、少量黏液,镜检可见脂肪球。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偶有低热,无脱水症状,多在数日内痊愈。重型:除有较重的胃肠道症状外,还有较明显的脱水(变现为:眼窝、前囟凹陷,尿少泪少,皮肤黏膜干燥等)和电解质紊乱(如:精神不振、口唇樱红、呼吸深大等)及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烦躁、精神萎靡、嗜睡、昏迷、休克)。 胃肠道症状:食欲低下、呕吐、腹泻频繁每日10余次至数十次,蛋花样或水样便,少量黏液,也可有少量血便。
腹泻的护理
(1)调整饮食。继续喂养,但必须调整和限制饮食,停喂不消化和脂肪类食物,母乳喂养者可限制哺乳次数,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暂停辅食;人工喂养儿可喂米汤、酸奶、脱脂奶等。待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度到正常饮食,呕吐严重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转后继续喂养,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不宜用蔗糖,并暂停乳类喂养,改用酸奶、豆浆等,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餐一次,共2周。
(2)控制感染。选用针对病原菌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分室居住,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腹泻患儿用过的尿布、便盆应分类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发热护理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过高时应给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温水擦浴等。
3.维持皮肤完整性(尿布皮炎的护理)选用吸水性强的、柔软布质或纸质尿布,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尿布湿了及时更换,每次便后温水清洗臀部并擦干,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皮肤发红处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并按摩片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也可采用暴露法,臀下仅垫尿布,使臀部皮肤暴露于空气蒸发干燥。
健康指导
(1)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2)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要定时消毒,教导小儿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3)加强体格锻炼,适当户外运动
(4)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