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讲堂>生活贴士

【世界艾滋病日】 与“艾”同行 让我们不再恐艾!

2017-12-21 09:21 阅读次数:14820

□文/预防保健科 梁亮、精神(心理)科 郑银佳

  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Right to Health)为今年我国艾滋病日宣传活动主题。

  由于艾滋病错误宣传的广泛传播及缺乏对艾滋病正确知识的了解,大多数人都谈“艾”色变。科学认识、正确预防、规范治疗是对待艾滋病的正确态度,明白了这些,艾滋病可能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下面跟着五院君一起了解一些艾滋病常见知识。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

艾滋病怎么传播?

  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三种途径传播:

  1、性传播:没有保护的性交,肛交的风险最大。

  2、血液传播:输入含有HIV病毒的血液,吸毒者共用静脉注射针头。

  3、母婴传播:携带HIV病毒的母亲传染给婴儿。

  而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接触,如共用办公用品,餐具、桌椅或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等,是不会感染HIV的。

  如果不小心接触到艾滋病患者的分泌物、血液和体液,注意接触处粘膜、皮肤有无破损伤口,如果有,则有可能发生感染。

如何确诊或排除HIV感染?

  人体感染HIV后,一般需要2-6周,平均22天左右血液中才可检测到HIV抗体。因为从感染HIV到机体产生抗体的这一段时间检测不到HIV抗体,故称之为窗口期。在窗口期虽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HIV,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

  建议在高危行为后2-4周做初检,满4周及8周复检,结果是阴性,可以排除99.99%感染可能性。满3个月做最终复查,可以彻底排除感染可能性。

关注恐艾症患者

  有一些人有过不洁性行为后,就开始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对艾滋病有过度担心和恐惧,会反复向询问有关艾滋病传播的知识。他们中有反反复复进行HIV检测的,既不相信阴性结果,又害怕会出现阳性结果。

  恐艾症患者有通常都是情绪高度紧张,并带有强迫反复思考。精神高度紧张会导致出现焦虑、抑郁和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也会给身体带来过激反应,出现全身乏力,关节酸痛,皮疹和体重变化等躯体症状。而这些躯体症状又会让患者反复怀疑是不是艾滋病的早期症状了,又进一步加重了精神痛苦,造成恶性循环。

  据广医五院精神(心理)科莫煊副主任介绍,恐艾症的患者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因为对艾滋病知识一知半解的,这些患者只需要接受科学的艾滋病知识并去医院检查确定为阴性后就可以改善他们的症状。另外一类患者是因为其本身就有神经症,如强迫症、疑病症或焦虑症等,这些患者看到关于艾滋病的宣传等都能引起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这些患者即使检查结果为阴性也不能消除自己的担心,还需要心理科医师的干预。

怎么摆脱恐艾症?

  莫主任有以下几点小建议:

  第一、学习科学的疾病知识。关于HIV/AID的基本常识,要从一些医疗官方网站或专业机构去学习。不要相信一些社交网站上网友们分享的故事,许多故事纯属编造、不着边际,无意中渲染出一些恐慌的气氛。

  第二、规范个人行为。遵循防护HIV传播的普遍规律,做到远离毒品,避免发生高危行为,洁身自好,不通过不当机构贩卖血液或输入他人血液。

  第三、检测要通过正当医疗机构。当怀疑自己有被感染HIV的风险时,应到自己所属各级疾控机构检测工作室向专业人士进行检测。切勿自己在网上购买试纸,或到黑诊所进行检测。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