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经来到秋季的第4个节气——秋分。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开始有入秋的感觉。所谓秋分,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是这样形容秋分:“八月中,解见春分”、“分者平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分就是半,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
秋天在中医的角度对应五气里的燥气,在这个季节中极易感受燥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如果不慎感受秋燥,初起会有津液不足,自觉干燥的症状,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
秋燥有分“凉燥”和“温燥”两种。一般秋分前温燥较多,秋分后凉燥较常见,但也和个人的体质有关系,不是绝对。
温燥初起见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咳痰多稀而粘、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闷胁痛、心烦口渴。
凉燥初起会有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类似感受风寒,但有津气干燥的现象,如唇燥溢干、干咳连声、胸闷气逆、两胁窜痛,皮肤干痛等的症状。
对付秋燥,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可在白开水中加些蜂蜜。
在饮食上要少吃油炸、烧烤以及热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等容易引起上火的食材。可多吃水果,如梨、像甘蔗、香蕉、苹果等。
在汤水上,可选用广东常用的“清补凉”中,具有滋阴清燥的药材,如沙参、玉竹、百合、麦冬、天冬等。
推荐食疗方
沙参粥
【组成】沙参15-30g,粳米50-100g
【制法】将北沙参洗净去杂,切片,与洗净的粳米同煮粥,待熟时调味,即可。
【功能】滋阴润肺,益胃止咳
【应用】用于肺阴亏虚型咳嗽、糖尿病、咽炎、失音等。
二冬茶
【组成】天冬5g,麦冬5g,蜂蜜适量
【制法】将上药洗净,同放入杯中,加沸水加盖冲泡15分钟,加适量蜂蜜调味,即可。代茶饮。
【功能】益阴清热,润肺止咳
【应用】用于肺阴亏虚型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
参鸭汤
【组成】北沙参30g,百合30g,鸭肉150g
【制法】将北沙参、百合、鸭肉分别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炖至鸭肉熟烂,调味即可。
【功能】养阴润肺,清热化痰
【应用】用于肺阴亏虚型咳嗽等。
蛤肉百合玉竹汤
【组成】蛤蜊肉50g,百合30g,玉竹20g
【制法】将蛤蜊、百合、玉竹洗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煎汤,调味即可。
【功能】养阴除烦
【应用】用于阴虚火旺型失眠、神经衰弱等。
博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校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带头人。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年,目前在广医五院专家特诊室设立“王新华”名医工作室。
主要擅长肝胆病、脾胃病、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主要研究领域:青蒿素治疗疟疾、抗疟药抗性机制和中医药抗病毒研究,是我国青蒿素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团队核心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项目、面上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两项(主要成员),曾获“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等称号,已指导硕士、博士生70余名。
职务:中医科副主任
学历:博士
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诊治内、儿科各种复杂疑难病、常见多发病,对妇科、皮肤科、骨科等常见病也有较好疗效。担当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会委员。从事医疗临床二十余年,在中风、眩晕、头痛、失眠、面瘫、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急慢性胃肠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急慢性胃肠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各种内科复杂疑难病、常见多发病,小儿咳喘、消化不良、妇女不孕、月经失调、白带异常、产后并发症等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有良好疗效。
出诊时间:周一、二上午,
周三、四、六全天
能熟练处理常见中医内科疾患,对肺癌、肝癌、大肠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及放化疗的中医药调理有独特的见解和经验。
出诊时间:周二、三、日全天
周一、五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