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健康讲堂>生活贴士

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 | 面对孩子的自残自伤行为,家长该怎么办?

2021-10-09 09:16 来源:心理(精神)科 阅读次数:4328

“我就是不明白,她是大家眼中优秀的孩子,为什么要伤害自己?”

在广医五院心理科诊室里,初二学生梅梅的妈妈沮丧地告诉心理(精神)科莫煊主任。尽管还是炎热的天气,但一来到诊室,莫主任注意到梅梅却仍穿着一件厚厚的长袖。不等梅梅开口,妈妈就立刻拉起她的袖子,梅梅胳膊上一道道深浅不一的线性的伤口显得格外扎眼,有些已经结痂留疤,还有一些还在渗血。

用尖锐物体刺伤皮肤、烫伤皮肤……这些触目惊心的自残行为可能是家长最不愿意见到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但像梅梅这样的青少年患者,却几乎每周都会出现在广医五院心理科诊室。

专业上,这种自残行为被称为“非自杀性自伤(Non-suicidal Self-injury,NSSI)”,目前比较常见于12-15岁青少年。

少年把“自伤”作为获得外界关注的一种手段,有时也是青少年作为调节情绪的方法。青少年在经历非常强烈的情绪时可能会自伤,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以更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

世界精神卫生日

2021年10月10日是第3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为“青春之心灵,青春之少年”,旨在倡导全社会关注、支持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共同创造更有利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环境,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

现如今青少年承受的压力和诱惑越来越多,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而早期表现又不太明显,不少父母觉得这是孩子青春期的表现,忽视了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孩子自伤的预警信号,从而使问题愈演愈烈。

作为父母,当发现孩子有自伤的行为,应该怎么做,才可以避免孩子迷失于痛苦中,对自己造成伤害?

面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莫煊主任提醒,父母请记住以下3个做法:

首先,要确保孩子的安全。检查伤口深度,及时处理,预防细菌感染。过深的伤口建议到医院包扎,必要时缝针。

其次,给予孩子真诚的关心,加强情感支持。给予孩子陪伴,询问孩子:当时你是在什么情绪下划的?你有没有感到悲观或绝望?

最后,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果发生了自伤行为,不要任其发展,可尽快前往医院的心理专科或精神专科就诊,医生会在专业评估后,选择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合适的治疗方案。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精神卫生机构和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责任。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莫煊,副主任医师,心理(精神)科主任。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心理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情感障碍与神经再生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心理学会临床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理健康协会理事、广州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对睡眠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和更年期综合症等拥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尤其擅长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诊治及心理治疗。

出诊时间:周一、三专家门诊;周日下午特需门诊

孔雪燕,心理治疗师。从事心理治疗工作,擅长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及积极心理学导向下儿童青少年学习和行为问题的处理。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