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媒体动态>文字报道

【美食导报】偏胖的老年真的比较健康吗?

2014-11-17 15:22 阅读次数:22096

指导医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 梁健宁 中医师

       俗话有言,“千金难买老来瘦”,在胖肥人群日益增多、“三高”症状不断“普及”的现代社会,很多人对这一观点深信不疑。有些上了年纪发福的老人家因此越来越注重体重,情愿瘦也不愿意胖。但近日,有媒体报道,我国老年人营养不良的情况较为明显,偏胖的老年人或许更为长寿。而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也发现,70多岁的人中,超重的人比体重正常的人10年内死亡的可能性要小。这可能意味着,超重几磅或许能够增强人们对疾病和损伤的抵抗力。体重超常不一定会影响到人们的长寿,反而,体重不足者与超重者相比,更多死于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肺炎。那对于老年人来说,真的是偏胖更健康,多吃点也无妨吗?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医科梁健宁中医师则提醒,对中老年人来说,身体肥胖和消瘦都不好,理想的体型是既不胖也不瘦的中间型。

    

[“老来瘦”是必然 不胖不瘦最健康]

       梁医师表示,从中医的典籍中,甚少涉及偏胖或者偏瘦的患者哪一种更加健康的说法。因为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人的胖瘦与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如“肥人多痰,瘦多火”这样的论述,更是说明过胖或者过瘦都不是健康的表现。而从西医的角度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活动以及内分泌等的变化,身体的胖瘦也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所变化。在7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中,身体偏瘦的占1/2-2/3左右,因此,人们认为瘦与长寿为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人的胖瘦是不断变化的,70岁时偏瘦并不等于他(她)60岁、50岁时也偏瘦。

       实际上,“老来瘦”也是人类生理的必然现象,老年人体内的积存脂肪消耗、肌肉及脏器萎缩等的原因,都会导致体重下降,身体变瘦,故不能证明瘦者必定能高寿。通过研究世界各地的人的体重和死亡年龄关系后发现,体重比理想体重高20%的人,反到活得长一些。研究者认为年轻的成人应该瘦一些。40岁左右的中年人,体重每年增加最好不要超过0.5公斤。当然,如果一个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之类的疾病,那么应该瘦一些才好。身体肥胖的中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高于消瘦者。而慢性支气管炎和老年肺气肿的发病率则以消瘦者为高。由此可见,对中老年人来说,身体肥胖和消瘦都不好。理想的体型是既不胖也不瘦的中间型。

 

[肥胖老人切勿“放宽副食”来减重]

       不少中老年人都只是通过肉眼观察自己体型,判别自己是否“偏胖”“超重”,而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我们常说的肥胖,指的是机体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或体积肥大使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病理状态。梁医师说,“肥胖症”老人的区分方法,现在多数是采用体重指数(BMI)来评价。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是:BMI=实际体重(kg)/身高(m2)。现今中国人正常BMI的水平众说纷纭,但大多数观点认为BMI在18.5~22.9之间为标准;BMI>23为超重;BMI>28为肥胖。不过该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在于不能反映局部体脂的分布情况。也有观点认为,衡量腰围和臀围才能准确地反映胖的程度。男性体重67-72公斤者,腰围不超过88厘米;90公斤者,不超过100厘米。女性用指捏起腹部、腰部、大腿、臀部的皮肉,每部位的皮肉厚度若超过2厘米就算肥胖。

       但无论是偏胖还是肥胖,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超重、肥胖的原因。有人认为,碳水化合物是引起肥胖的原因,遵循了“严格控制主食、放宽副食”的观点,因此长期接受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果不仅会导致难以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甚至由于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引起或加重高脂蛋白血症、增加胰岛素抵抗,引致促进或加重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肾病等血管的并发症。

 

[减重有原则避免进食时“分心”]

       既要使老年肥胖者获得正常人的生活待遇,又要保持正常或标准体重,维持健康和正常工作,这需要有合理的饮食结构搭配。首先,老年肥胖患者不论有无糖尿病或高血压都要限制饮酒,并控制盐、脂肪的摄入量。食盐摄入过多,容易使中老年人患高血压、脑中风以及心血管疾病,所以要尽可能地少摄入食盐。肥胖尤其伴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者,脂肪摄入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5%~30%。脂肪摄入过多,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其中饱和脂肪酸(如猪油、羊油、牛油、乳油等)不宜超过1/3,以保证饱和脂肪酸与多链不饱和酸的平衡。如合并高血压,每天食盐摄入量应少于3~6克。

       其次,提倡高纤维素饮食和优化蛋白质质量。中老年人的消化道运动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便秘,而纤维素不仅能够通便,还有利于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和糖尿病。因此中老年人应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其中包括:谷物类(稻米、荞麦、燕麦、玉米、新鲜水果等)、豆类、海藻类、绿色蔬菜、南瓜等。WHO推荐的总膳食纤维摄入量为27~40g/d,其中可溶性纤维素为22~32g/d。饮食中蛋白质应占总热量的15%以下。而美国ADA则提倡肥胖者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0.8g/kg体重,应适当选择高含必需氨基酸和质量较高的动物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无皮鸡肉、牛奶、低脂奶酪、酸乳酪、坚果等。

       最后,胆固醇摄入过多,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和阻塞,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所以中老年人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和动物性脂肪等。还要保障碘和钙的摄入。因为碘缺乏时会出现甲状功能减退,进一步降低代谢,影响脂肪的分解,导致肥胖。而中老年人更应注意、增加碘的摄入,保证正常的代谢速度,并预防粘液性水肿的发生。中老年人如果缺钙,骨头会变得又软又脆,一点小的碰撞都会造成危险,所以补钙是许多中老年者都面临的问题,要多吃一些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骨头汤等,必要时可口服职钙片或活性钙。

       总之老年肥胖患者的饮食必须注意营养平衡,饮食结构应多样化,以植物性食品为主,适当限制蛋白质,严格限制脂肪、酒类及含糖饮料,提高纤维素饮食,降低食盐摄入量。同时,除计划吃什么、吃多少外,还应注意进食方式和环境,例如增加咀嚼次数,减慢进食速度,避免进食时边看电视或边听广播。

 

[“饥饿疗法”有害 少量多餐更合适]

       有些肥胖老人为了减重,早午餐当一餐吃,晚餐提早吃,但医师提醒这样的做法对身体健康是有害的。因为这属于“饥饿疗法”,对老年肥胖症是不利的。如果长期处于半饥饿状态,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发生饥饿性酮症,周围神经病变等的疾病。老年人的饮食应少食多餐。

由于老年人体内肝糖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各种代谢反应减慢,所以老年人不耐饥饿,易进食过量。为此老年人可安排一日4~5餐。这种多餐次、小餐量的食法,可防止肥胖。肥胖老人的减重,除了合理安排饮食外,运动疗法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因为运动也是肥胖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长期坚持适量运动,可增加脂肪细胞酶的活性,加速脂肪分解,具有良好的减肥作用,同时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的患者有助于降低血糖、纠正脂代谢紊乱,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运动疗法适应于所有单纯老年性肥胖患者,但是运动形式因人而异,个体差异很大。必须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个人生活或运动习惯而酌情选择。如快步行走、太极拳、体操以及轻微的家务劳动等低强度的运动对于年龄大的患者较为适宜,不鼓励和推荐较为剧烈或运动量较大的运动。

       对于已经有基础病的肥胖老人,建议日常可使用一些具有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作用的中药制作药膳,如党参、山药、茯苓、白术、薏苡仁、白扁豆、陈皮等。最后推荐两款具有健脾利湿作用,有助于治疗老年肥胖症的药膳:

 

1. 茯苓粥:将茯苓磨成粉,每次取茯苓粉15克,粳米60克,煮粥,加冰糖少许即成,早晚服用。此法可治疗老年肥胖症;

2. 荷叶粥:新鲜荷叶一张,粳米60克,冰糖适量,先将洗净的荷叶煎汤,用荷叶烫煮粳米成粥,加少量冰糖即可食用,早晚食之。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