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先进技术

头痛医“心”︱心脏中心23分钟卵圆孔封堵术,20年头痛缓解

2025-01-19 21:29 来源:心脏中心 阅读次数:191

近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一例卵圆孔未闭(PFO)介入封堵手术。医院运用先进技术,助力一名长期饱受不明原因头痛困扰的患者缓解症状。此次手术的顺利开展,也标志着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技术进展。

案例引入

53岁的刘大叔,被头痛困扰长达20余年,常依赖头痛散等药物缓解症状。他曾在外院就诊,颅脑MR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因始终未明,也未接受系统治疗。近期因受凉,头痛复发并伴有胸闷、心悸,遂前往广医五院心血管内科就医。

 

很多人或许想不到,头痛竟与一种隐蔽的结构性心脏病——卵圆孔未闭相关。接诊的李龙虎主任不放过任何细节,尽管常规经胸心脏彩超未发现明显异常,考虑到可能是缺损通道过小,他运用先进的右心声学造影和经食道超声检查技术,精准探测到刘大叔确实存在卵圆孔未闭(右向左,中 - 大量分流:静息2级、Valsalva3级),隧道长约9mm,宽约0.7mm 。

经过充分术前评估和讨论,医疗团队认为患者症状极有可能由卵圆孔未闭引发,实施卵圆孔封堵术对患者益处显著且风险较低,既能改善头痛症状,又能降低脑血管和外周血管栓塞风险。虽然PFO缝隙较小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凭借丰富的技术经验,在患者知情同意后,李龙虎主任带领王冲冲、许业灏、连锦潘医生,仅耗时23分钟便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在X线透视引导下,将一枚适配的封堵器精准植入患者卵圆孔未闭处,成功堵住缺损。术中无需全麻,患者全程清醒,且无需开刀,手术伤口仅绿豆大小,6小时后便能下床活动。截至目前,患者头痛症状消失,彻底摆脱病痛困扰。

据心血管内科李龙虎主任介绍,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房间隔原发隔和继发隔未完全融合留下的裂隙样通道,出生后会逐渐闭合,若3岁以上仍未闭合,即为卵圆孔未闭,在成人中的发生率约为20 - 34%。其特殊解剖结构易导致血液从右向左分流,引发脑梗塞、偏头痛、外周血管栓塞等疾病。目前,经皮卵圆孔封堵术是治疗卵圆孔未闭的主要手段。

广医五院心内科李龙虎主任介入团队,此前已常态化开展房间隔缺损封堵的先心病介入手术。团队熟练掌握心腔内超声、房间隔穿刺等前沿技术,在先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积累了深厚经验。此次卵圆孔未闭封堵术的成功实施,彰显了医院在结构性心脏病先心介入治疗领域技术水平的显著提升。未来,广医五院将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致力于为广州东部更多先心病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

卢才义教授,心脏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内心血管专业著名专家。先后担任空军总医院副院长,第四军医大学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老年心内科主任等职务,共发表论文191篇,其中SCI收录6篇,PubMed/Medline收录7篇。发表学术专著24部,主编10部。先后从事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973课题分题1项、国家十五重点课题分题2项、科技部支撑课题分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课题1项、中国医药卫生基金专项课题1项、军队十一五科技攻关课题1项。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李龙虎,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心脏联盟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大湾区心脏协会泛血管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务委员,广州市血管外科医疗质量中心专家组成员。

从事心血管及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20余年,对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慢性心力衰竭、顽固性高血压、恶性心律失常及各种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抢救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冠心病、肺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先心病介入手术,在冠心病左主干、慢性闭塞、分叉、钙化病变等复杂高难度介入手术治疗领域有较深的造诣,2013年在世界上首创性地提出了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BSKT新术式,目前该项技术在国内外被广泛使用。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启动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已发表SCI论文及国家核心期刊30余篇,数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上,如《Circulation》《JACC》等杂志。

出诊时间:周二上午、周三全天。

许业灏,医师,胸痛中心秘书、教学秘书,从事临床工作近十年,对治疗冠心病、心衰、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有丰富的经验,专注于老年人心血管慢病的管理、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周日上午。

返回上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