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加强医疗救治特别是对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成为重点。
面对快速增长的群众就医需求,广医五院医护人员克服人手紧张等困难,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身披白衣“铠甲”,用医者仁心坚守“疫”线。“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曾庄重宣誓的医学誓言。
1月7日,对广医五院的冯国勇护师和刘超燕护师两夫妻来说是最近非常特殊的一天,两夫妻都轮到这一天休息了。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妻子刘超燕护师继续坚守在ICU,而丈夫冯国勇则被调派到呼吸二区,协助新科室的建设与运行。因繁忙的三班倒护理工作,常常一个白班、一个夜班,虽然在一栋大楼里工作,却常常是一对“见不到面”的恋人。两人的孩子刚满3岁,为了全心全意的投身于工作,不久前他们将孩子送回了老家交由老人照顾。
作为一位有着丰富重症护理经验的“男护士”,2020年初冯国勇就作为广医五院援鄂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疫情,3年后的今天,他又坚定的站在了救治重症的第一线,早上7点上班到晚上十点下班,已经成为了他近期工作的常态。
在这个珍贵的休息日里,夫妻俩也没闲下来,反而选择回到病区里,向患者推广和指导学习“新冠趴”——俯卧位通气治疗,这也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一项临床治疗。
当天的行程非常充实,两人还拍摄了医院新进仪器6道泵推车和输液信息采集系统的使用视频,帮助同事们更好地开展医疗服务。“此刻全院人都挺身而出,我作为党员和ICU重症组成员更是责无旁贷,职责所在。”冯国勇说道。
这半个月以来,医院里不少夫妻医护人员都是这样双双扑在一线。这波感染高峰以来,医院的日急诊量已接近800人次,远远超过日常水平,但广医五院广大医生护士一个个舍小家顾大家,咬紧牙关冲锋在前。
“广医五院的医护们拖着疲惫的病体奔跑在病房的每一个角落,忍住咳嗽为患者吸氧,用沙哑的声音安抚家属情绪……”
康复出院的患者陆先生在他的日记中,这样记录着住院时遇到的每一个五院医护人员。因长时间低烧不退、血糖较高的他于1月2日住进了广医五院呼吸四区,医护人员针对他的情况采取了针对性的消炎治疗方案,住院第二天就控制住了发烧的症状,并于1月10日就顺利康复出院。
▲ 陆先生镜头下记录的五院瞬间。
“医护人员们的身体都比我们好吗?非也,我们看到了,也感触到了她们也是病人,也是在顽强的战斗着……当下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的白衣战士。”在记录的最后,陆先生这样感慨着。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医五院统筹调配全院医护力量,由原来的一个呼吸重症病区,在一周内扩充至现在的四个病区,尽力保证每一个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医院建立新冠重症医疗救治攻坚队,下设医疗救治组、护理治疗组、中西医康复组等9个小组,畅通重症患者的入院、救治、康复等全流程,确保危重症患者能第一时间得到救治。呼吸四区于1月2日正式开放,开区不到24小时就已满员,目前已收治72名患者,收到来自患者的4封感谢信。
“虽然只能呆在ICU门外,我们无法亲眼看到你们的努力,但我们能深刻的感受到你们全力的抢救和高效缜密的治疗,一句简单的谢谢不足以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90多岁的新冠重症患者叶伯的家属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广医五院ICU共有呼吸重症床位19张,这段时间病床每天都是满满当当,15名医师、41名护士每天都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医护们阳了都来不及等到完全康复,休息两三天又继续返回岗位。面对满员的病患,他们强忍着自己的不适,继续“奔跑”。
▲ 全速运转的ICU
ICU的易超群护士长表示,由于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程序较为复杂,且对管道、皮肤管理要求也很高,需要7、8名医护人员共同操作,“阳康”的医护人员力气大不如前,都是强撑坚持着为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 7名医护合力为重症患者进行俯卧位通气治疗
▲ 治疗间放满了姑娘们每天制作的“气球”
每天,ICU的护士姑娘们回来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吹气球”。这也是姑娘们研究出来的一小妙招,由于俯卧位的重症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形成压力性损伤伤口,将这些由医用手套制成的小气球垫在患者的头部和和下颚,可以有效的减缓压力并防止皮肤摩擦带来的损伤。
▲ 这些气球在患者护理中发挥大作用
看到有的医生护士全身痛、腿脚酸痛,仍然能一瘸一拐的坚持在岗;看着姑娘小伙们每天在上完12小时夜班后,睡一觉第二天又回来接着上班,易超群护长觉得既心疼,又为她们的无私奉献而自豪。
这个寒冬,
谢谢你们!
你们辛苦了!